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背后的故事对话敦煌研

9月3日,在腾讯“99公益日”前夕,人民日报社、中新社、兰州晨报等多家媒体,线上采访了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他与媒体分享了敦煌莫高窟在数字化保护方面背后的故事。

  记者: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在全国来说是比较领先的,请您介绍一下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的进展,预计会用多久能完成这个宏大的数字工程?

  苏伯民:一直以来,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敦煌研究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做这方面的技术研发,经过这么多年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更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洞窟采集和塑像采集技术。莫高窟总共有个洞窟,这些年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到目前为止完成了莫高窟最精美、价值最高的多个洞窟壁画图像摄影的采集。采集完以后,后面大量的工作是对整窟的壁画进行拼接和处理,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个洞窟壁画图像的处理,多个洞窟的窟型,以及大遗址三维的重建等。在经费充裕的情况下,再有5年时间就能将莫高窟所有的洞窟全部采集完成。

  年敦煌研究院于线上面向全球公开发布了“数字敦煌”项目,广大网友可在网上观看数字敦煌30个精美洞窟的壁画。未来随着版权保护技术,以及图像保护技术不断完善和更新,会在网上发布更多的敦煌精美洞窟数字化的图像。同时,自年开始,敦煌研究院还开展了麦积山、炳灵寺和北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项目工作。

  当采集的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敦煌研究院注重探索如何将这些数字化资源服务于研究工作、保护工作、考古工作。比如尝试给研究者开发一些便携图像的查询工具,供研究者来使用,研究者可以不进洞窟就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查询,看到非常高清的数据图像,来帮助研究者从艺术,从石窟考古各个方面去研究壁画的内容。

  记者:数字化技术在石窟的应用方面,除了采集外,在修复上是不是也有一些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未来发力点是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

  苏伯民:敦煌研究院古代壁画和土遗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科技部唯一一个工程技术研究院。在文物保护方面,多年来,敦煌研究院在壁画保护方面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壁画保护程序其中有一个环节的工作就是要做壁画现状的精确调查和测绘记录,数字化的工作就可以帮助我们能快捷地应用这些手段,来对壁画的现状进行一个记录和测绘。这些测绘的资料就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后期一些分析调查,分析病害原因,以及确定我们具体在哪些部位要采取什么样的工艺进行修复,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保护档案。

  记者:以敦煌为代表,我国在文物保护修复和数字化复原方面处于怎样的地位,敦煌研究院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索?

  苏伯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保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吸引了很多社会优质资源的加盟,许多的科学技术也进入到文物保护领域,文物保护越来越科技化、系统化。

  特别是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研究院视察,提出文物保护要依靠科技,要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这两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保护研究各个方面更加倍努力。

  敦煌研究院数字化迄今为止走过了30年历程,实现了很多技术攻关,并与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就数字化保护相关技术开展了诸多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攻克数字化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瓶颈和技术难点。具体来讲,敦煌研究院完成的数字化保护主要是针对洞窟、壁画,要进行全方位、无死角、高精度的摄影采集,有很多限制条件,壁画本身高低起伏不平,所以说单一地把它作为一个平面墙去采集的话,采集出来往往出现形变、色彩失真等问题。具体的数据校准、色彩失真的校正等等,这些都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进行不断的完善。

  “数字化复原”是数字化保护的最后一个手段,敦煌壁画数字化保护还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和探索。

  记者:您认为腾讯游戏发起的公益项目,对敦煌文化的保护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苏伯民:去年疫情期间,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在网络上获得非常好的反响。今后我们还将跟腾讯进一步加深合作,就如何使敦煌的壁画活起来进行探索,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敦煌文化深入发掘的研究成果,做成一个大众都喜欢的内容,能够正向地、全面地向观众传递敦煌文化和艺术特点,这将是双方未来合作的方向。

来源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文/徐静雯)编辑丨甘小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nzhouchenbaoa.com/lzcbzn/17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